- 您所在的位置:
- 南寧市互聯網舉報辟謠平臺
- >
- 權威發布
新疆“鬧海風”上熱搜?真相是……
2023-12-11 作者:“中國氣象局”微信公眾號
受降雪降溫天氣影響
12月4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
吉木乃縣境內出現了疑似“鬧海風”
致使多輛過往車輛被圍困
經過當地民警努力營救
受困民眾得以脫險
12月4日4時至14時,吉木乃縣轄區S319、G219線出現風吹雪天氣,風力達12級,能見度不足20米,局部積雪深度達40厘米,多輛車被困。吉木乃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秩序中隊在確認無人員受傷后,迅速開始救援工作,用時3個小時,救助車輛23輛、被困群眾60余人 圖片來源:額敏縣交警大隊、額敏縣氣象局
#新疆多地突發鬧海風#
一時間也沖上熱搜
不過當我們向新疆當地氣象部門求證時
在對視頻和天氣實況進行分析后
專業人員告訴我們
此次過程雖然同樣危險
卻并非“鬧海風”
真正的“鬧海風”是什么樣的?
這次風雪過程又是如何發生的?
一起來聽
阿勒泰地區氣象臺臺長博爾楠
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服務中心副主任胥執強
詳細分析
↓↓↓
“鬧海風”上熱搜?分析:這次不是
“鬧海風”是新疆特有的一種天氣現象,準確地說,是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獨有的天氣現象,是一種回流性大風,并伴有風吹雪、雪暴等現象的天氣。
“鬧海風一刮,天昏地又暗;雄鷹不展翅,牧人不揚鞭;人遇難回還,車遇臥路邊。”說起阿勒泰地區冬季經常出沒的“鬧海風”的極端性,在1996年出版的《新疆通志·氣象卷》中,如此形象地記載了“鬧海風”發生時的情景
曾在吉木乃縣氣象局工作多年的胥執強也證實,“鬧海風”是當地人(阿勒泰地區)的叫法。
不過,博爾楠告訴我們,無論從視頻分析還是從天氣實況來看,此次熱搜上的天氣不是“鬧海風”。
真正的“鬧海風”形成過程是什么樣的呢?博爾楠描述:
彼時,整個新疆地區刮偏東風,新疆大部天氣晴朗、氣溫回升。
突然,就在一個特殊的“局部地區”——吉木乃縣城以東,在一個名為“鬧海”的地方,在特定的大氣環流形勢、獨特的地形共同作用下,東風風速突然猛烈加強;繼而在這里穩定的積雪或者新增積雪構成的特定下墊面上,狂風怒號,雪沫夾雜著碎石橫飛。
藍色虛線區域為吉木乃縣 來源:百度地圖 審圖號:GS(2023)3206號(局部)
然若跳出風區來看,外面卻艷陽高照,甚至距離風區不算太遠的吉乃木縣城的人們,可能都在悠然享受著升溫帶來的暖意。
吉木乃縣城和鬧海的位置 來源:百度地圖 審圖號:GS(2023)3206號(局部)
對比該描述,此次熱搜中的“鬧海風”卻是另一番景象。
博爾楠介紹,阿勒泰地區氣象臺實況顯示,受極鋒鋒區南壓影響,從12月3日中午開始,整個阿勒泰地區自西向東出現強降雪天氣過程,截至12月4日16時,阿勒泰地區最大降雪39.9毫米,新增積雪40厘米。12月3日8時至5日20時,北疆西部北部20站出現了11至12級大風天氣。
回顧此次過程,強冷空氣進入新疆,遇暖濕氣流產生降雪;隨后冷空氣進一步深入新疆,導致氣溫快速下降,并伴有大風;最后大風刮起積雪,形成了較大范圍的風吹雪。
隱藏在“仙氣”背后的可怕“鬧海風”
出現“鬧海風”的關鍵大家可能也發現了,就是那個很小的區域——鬧海。
該區域在吉木乃縣城以東,自北向南依次排列著哈頭山、馬斯闊孜山、加勒哈甫山和薩吾爾山。兩山之間的峽谷,就是鬧海風區。博爾楠介紹,鬧海地區整個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,存在明顯的“狹管效應”。
在特定環流形勢,即新疆處于蒙古高壓后部,受到高壓脊控制,盛行東風時,狹管效應可使東風進一步加強。
此時,如果該區域剛好有穩定的積雪或者新增積雪,被強烈的東風卷起,便形成了真正的“鬧海風”:風區外面艷陽高照,進入風區就是另一個世界。
從吉木乃縣城人們的視角則是,當看到城南有“白煙”出現時,就知道該區域出現“鬧海風”了,如果沒有緊急的事情,大多會選擇在家里享受冬日的溫暖,而不會輕易出城。
鬧海風VS白毛風 這里我們再來看一個有些相似,但適用范圍更廣的概念:白毛風。根據《內蒙古自治區天氣預報手冊》,白毛風是內蒙古自治區群眾對暴風雪天氣的地方性稱呼,是大風、降溫并伴有降雪的天氣。出現白毛風時,草原積雪,大風又把地面的雪和云中下降的雪漫天翻卷,地面和天空一片白茫茫,能見度極壞。
有關“鬧海風”個例分析表明,80%的“鬧海風”天氣發生在吉木乃站出現小雪量級降雪天氣后6小時,新增積雪在地面滯留時間短且松軟, 易形成風吹雪和雪暴天氣。
根據吉木乃縣氣象局災害普查記錄,“鬧海風”主要出現在11月至次年3月,尤其在12月至次年2月出現次數較多;平均每年出現天數在8天左右,最長一次“鬧海風”天氣過程持續7天之久。(文章內容有刪減)
作者:李志宏
本文專家:阿勒泰地區氣象臺臺長博爾楠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服務中心副主任胥執強
(作者:“中國氣象局”微信公眾號)